文化、辦公設備制造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前 言
文化、辦公設備是文字、圖象、聲音等信息的獲得、記錄、處理、復制、存儲、傳輸、還原設備。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包括六小類:電影機械制造,幻燈及投影設備制造,照相機及器材制造,復印和膠印設備制造,計算器及貨幣專用設備制造和其他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
文化、辦公設備是處理辦公事務,提高辦公技能和效率;普及教育和職業培訓,提高人員文化技術素質和教育質量;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是文化產業和辦公事業的基礎設備。文化、辦公設備廣泛應用于文化、娛樂、教育、衛生、宣傳、檔案、工業、國防、科研以及現代辦公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文化、辦公設備制造業在傳統光、機、電一體化基礎上,廣泛融合了計算機、測量控制、激光、視頻、通訊、網絡、智能、軟件等現代技術,提升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大大拓展了產品品種,擴大了服務領域。在我國逐步形成了為文化產業、社會消費和現代辦公事業提供成套先進技術裝備的現代文化、辦公設備制造行業。
一、行業現狀
(一)基本情況
2010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483家,職工年平均人數27萬人,資產總計908.5億元,負債總計500.3億元,資產負債率55.07%,流動資產平均余額683.4億元。
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45.3億元,新產品產值184.13億元,工業售產值1742.8億元,利潤總額72.26億元。
完成進出口總額464.12億美元,其中進口額150.56億美元,出口額313.56億美元,順差163億美元。進出口主要產品:照相機及器材進出口總額159.27億美元,其中進口58.7億美元,出口100.56億美元;復印和膠印設備進出口總額259.11億美元,其中進口79.18億美元,出口179.93億美元。
(二)“十一五”期間取得輝煌成績
1、行業規模不斷壯大,生產持續增長
2010年與2005年相比,企業數增加90個,職工年平均人數增加8.7萬人。資產總計增加358億元,年均增長13%;流動資產平均余額增加328.2億元,年均增長18.5%。
2010年與2005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7%;新產品產值年均增長28.6%;工業銷售產值年均增長12%;利潤總額年均增加22.5%。新產品產值和效益增長速度高于產、銷。
2010年照相機產量9327.7萬臺,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2.8%;其中:數碼相機產量9128.5萬臺,年均增長13.1%;復印與膠印設備產量534.6萬臺,年均增長6.5%;幻燈及投影設備產量6.8萬臺,年均增長9.6%。主要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2、中國已成為文辦設備產品的生產、出口大國
中國已成為世界照相機、數碼照相機、數字復印機、多功能一體機、速印一體機、打印機、電子計算器、自動柜員機、終端出納機、碎紙機、照相物鏡、光學鏡片、復印設備零配件等生產、出口大國。目前全球近80%的數碼相機、60%左右的中低速靜電復印機、激光打印機、激光傳真機等在中國制造;80%的色帶、50%的兼容和再生耗材等在中國生產,中國已是世界影像和辦公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行業產品80%為出口,2010年比2005年出口額增長近二倍。
3、數字化推廣應用迅速,規劃目標提前實現
數字技術推動了行業迅速發展,隨著OA(辦公自動化)與IT(信息技術)行業、AV(視聽技術)與IT(信息技術)行業的相互融合;隨著著名外資企業不斷大量落戶中國,促使了全行業產品結構升級換代,基本實現了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提前實現規劃中數字化產品超過80%的目標。主要文辦設備生產已實現與國際接軌,主要產品發展與國際同步。
4、積極利用外資,形成以三資企業為主體的生產體系
文辦設備行業通過招商引資,不斷擴大對外合作,三資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外商經過合作生產、合資企業、獨資企業、整合營銷渠道等過程,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本土化生產鏈,三資企業已成為文辦行業的主導力量。2010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1745.3億元,其中:內資企業226.9億元,占13%;港澳臺資企業583.6億元,占33.4%;外資企業934.8億元,占53.7% 。
5、內資企業發展迅速,在行業中地位不斷提升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行業數字技術迅速推廣,內資企業原有生產優勢下降,民族品牌丟失,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逆境中,內資企業積極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結構調整,努力開發特色及優勢產品、器材和配套零配件、辦公耗材等,近幾年成效已逐步顯現。數碼相機、數字多功能一體機、數字速印一體機、激光打印機等國產品牌在增多;國內自主研發的1.3K中檔數字電影放映設備、0.8K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已能滿足中檔數字影院和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放映數字電影的需要;數碼彩擴機、數碼相框、碎紙機、三腳架等以及光學元器件、有機光導鼓、墨粉、彩色墨粉、磁粉、粉盒組件等零配件、耗材都亨譽國內外。
2010年與2005年相比,內資企業數增加88個;產、銷值提高2倍多;出口交貨值提高1倍多;利潤總額提高近16倍,內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在行業中所占比重由5.3%提升到13%。
6、行業技術基礎有較大進展
行業、企業技術開發能力逐步增強。全國有行業研究所七家:杭州照相機研究所、天津復印技術研究所、秦皇島視聽機械研究所、北京電影機械研究所、北京電影技術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外部設備研究所( 打印機、掃描儀、噴繪機、一體機)、天津市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墨粉、樹脂)。
外資企業在國內設立的研發機構有七個:佳能蘇州數碼復印機研發中心、夏普辦公設備(常熟)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富士施樂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富士施樂(上海)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理光圖像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理光(深圳)工業發展有限公司亞洲設計室、惠普中國實驗室。民營企業已建和在建的研發中心有三個:蘇州恒久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有機光電工程技術中心”、寧波榮大昌辦公設備有限公司“浙江省輕小型辦公設備企業研發中心”、寧波佛來斯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奉化市佛來斯通CPT激光打印機墨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行業內有照相、復印、電影與電教、文獻影像4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前已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近300個,正在制定和修訂的標準還有100多個。
行業內有照相、電影與電教、數字電影、復印4個專業質量檢測中心,對數碼相機、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幻燈及投影設備、銀幕、復印和膠印設備等 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科研開發力量簿弱
三資企業占行業近百分之九十的生產力,并主導行業的技術進步。由于三資企業產品開發和技術儲備基本上都放在境外、國外母公司,這樣大大影響了我國文辦行業整體水平提高。也使行業發展存在著許多不可預測、不可控、不穩定的因素。民族企業目前還缺乏高、中端產品的研制綜合能力。
2、內資企業產業規模小
內資企業產能低,產、銷值僅占全行業的13%。內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不掌握關鍵產品的核心技術,缺少高端技術人才,難以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水平新產品和國際知名品牌。內資企業以小型企業為主,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難以形成規;冗M的生產力。
3、行業管理和市場管理復雜
由于三資企業占據市場主體、國際市場興衰直接影響來料加工訂單,行業不穩定性突出,市場較難管理和監控。
又因產品技術交叉,跨行業、跨部門發展明顯,在產品標準的制定、質量管理、市場規范等方面,出現多頭管理現象,宏觀調控難度較大。
4、綠色制造、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滯后
辦公設備和耗材實行綠色制造和循環再利用,是當今世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之一。目前我國的綠色制造剛剛起步,遠遠落后于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
文辦行業的現代制造服務主要體現在產品全過程服務;生產、經營聯手,實行一條龍經營服務;產品租賃服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系統辦公解決方案;辦公系統管理外包服務等。國內生產企業對現代服務發展較晚,開展工作少,遠遠落后于世界現代制造服務業的進步。
二、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國家相關政策要求
1、在國務院2009年9月發布的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要為重點文化產業中影視制作、文獻檔案、印刷復制、廣告、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提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高的文化辦公設備及產品。文辦行業將提供數碼相機、彩擴設備、文獻影像設備、動漫制作設備、辦公信息系統管理等。
2、國務院辦公廳2010年1月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關鍵技術設備改造更新。研發新型電影院、數字電影設備,大力推動我國電影產業跨越式發展,實現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轉變。文辦行業將提供數字電影成套設備。
3、國務院2009年2月以第551號令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于2011年1月1日起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活動,是指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拆解,從中提取有用物資,減少已產生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減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將其最終置于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文辦行業的廢棄靜電復印機、多功能一體機、速印一體機、激光打印機、激光傳真機以及有機光導鼓、墨粉、磁粉、粉盒組件等零配件、耗材都屬于回收利用、再制造范圍。
(二)行業發展趨勢
1、“兩化”融合引領行業進步
隨著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軟件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快速發展,行業界限淡化,OA行業、AV行業與IT行業的相互融合,家電行業、信息行業、通訊行業與照相機行業的緊密結合,光學、電子、軟件、精密機械加工的高效合作、傳統OA向協同OA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行業產品交叉發展,技術相互融合。
“兩化”融合的深度推進,使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管理,進一步向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2、“綠色制造”是發展的方向
“綠色制造”從節約能源消耗、控制環境污染等入手,貫徹整個產品生命循環周期中,包括產品的開發、制造、流通、銷售、服務、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到廢舊產品再制造的全過程,全面實施環境保護政策!暗吞肌、“高效”、“高品質”成為現代辦公設備和耗材產品發展的方向。
中國是辦公設備和辦公耗材生產大國,同時逐步成為辦公設備和辦公耗材消費大國。全行業推行“綠色制造”,將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經濟效益。
3、大力推行現代制造服務業
制造服務業是向產品生產過程和產品使用過程所提供的各種形式服務業的總稱,F代制造服務業,是指融合了互聯網、計算機、通訊等信息化手段和現代管理的制造服務業。
文辦行業將大力開展辦公設備最優化解決方案、現代設備租賃服務、辦公信息系統管理外包服務、文件管理外包服務等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
(三)市場發展趨勢
1、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
進入21世紀,隨著數字等新技術在文辦行業的推廣應用,國內外市場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文辦行業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銷年增長率最高在40%左右,隨后轉入平穩增長,年增長率在15~20%之間波動!笆濉逼陂g,隨著國際市場緩慢回升,國內市場擴大內需,預計未來五年經濟運行總的發展趨勢為平穩、快速發展,進出口的增長將會與產、銷同步,略有提高。
2、國外市場穩步回升,產品需求逐步提高
隨著國外消費市場的逐步復蘇,文化產業和辦公事業的產品需求穩步增加,全球數碼相機到2015年市場年需求量約1.5億臺;復印與膠印設備國際市場年需要量約1200萬臺;各種碳粉的年需求量約30萬噸,隨著彩色辦公的發展,彩色碳粉發展空間更大。
3、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發展速度加快
照相機械行業,隨著國內物質消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照相類產品國內市場大眾化趨勢不斷加強。隨著三、四級市場的積極開發,數碼相機到2015年,市場年需求量在1800萬臺左右。國有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將有較大提升。
電影機械行業,隨著“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關于促進電影事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2015年基本完成縣級市以上和有條件縣城的數字影院建設改造任務。農村和學校數字電影院線建設,就是確保每個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每個學期為中小學生放映兩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到2015年,市場年需求量在1.6萬臺左右,數字電影國產化,將帶動我國民族電影工業的振興。
辦公設備行業,隨著節能新技術、環保新材料的不斷啟用,將推動辦公設備向更加環保型發展。復印與膠印設備到2015年,國內市場年需要量80萬臺左右,增長速度趨于穩定;國內各種碳粉年需求量3萬噸以上。配件和耗材國內市場占有率將由不足40%提升到60%左右。耗材市場將以通用化、彩色化、高速化為發展主旋律,更需要使用成本低、產品質量穩定的兼容耗材。
文獻影像設備行業,隨著“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的建立;政府、商務、金融、保險等系統文件、合同、票據和證券等信息化管理的提出;醫療領域“數字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等的建立,都對文獻影像設備(包括軟件)和耗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形成寬廣的市場。
貨幣專用設備行業,將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金融機具設備的技術進步,市場需求的逐年擴大,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前途廣擴,市場潛力很大。
三、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行綠色制造,發展循環經濟。以發展數字影像設備為主導,完善耗材、零配件為基礎,加強自主創新。實施名牌戰略,增強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加速實現我國文辦行業由大變強的轉變。
(二)發展戰略
1、自主創新戰略
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對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的培育,倡導原始創新、強化集成創新,搞好引進、吸收再創新,實現產品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2、優化利用外資戰略
認真貫徹國務院利用外資的意見,支持鼓勵外資擴大、穩定在華生產,建立研發基地。加強中、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市場。
3、兩化融合戰略
加快影像設備和辦公設備產品向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促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高產品設計、制造、企業管理水平;推動現代制造服務開展,進一步鞏固中國作為世界影像產品重要加工制造基地的地位。
4、綠色制造戰略
制定減排戰略,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量;開發綠色環保新技術,降耗、減少污染;推進綠色產品生命周期,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原材料、零配件、耗材循環再利用;引入“綠色工廠認證制度”;實現“無紙化辦公”追求的目標。
(三)發展目標
1、2015年綜合目標
實現工業總產值3500億元;利潤總額145億元;數碼相機年產量超過1.1億臺,復印與膠印設備年產量超過750萬臺;出口創匯額超過630億美元。全行業平均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0%。重點企業研發費用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超過8%。建立健全企業技術開發中心30個,其中國家認可的10個,地方認可的20個,完善自主創新體系。
2、2020年的戰略目標
形成影像設備和辦公產品研發、制造、營銷服務完整體系,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我國在世界影像產品重要加工制造基地的地位;創建一批中國自主品牌產品;產品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四)發展重點
1、自主研發一批中、高端產品
照相機械重點發展消費類數碼相機、單反數碼相機、單電數碼相機、數碼立體相機、數碼照片打印設備、高檔數碼相框以及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產品。
辦公設備重點發展數字多功一體能機、大幅面彩色數字一體機、自動掃描制版打印一體化速印機、數字化小型膠印機、數碼輕印刷機等。
電影機械重點發展3D數字電影放映設備,2K、4K數字電影放映成套設備,提高移動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的質量和技術水平。
現代電化教育設備將以多媒體技術為中心,重點發展多媒體投影機、多媒體數字展示臺、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等,以及低能耗、高亮度新型投影機、數碼電子白板、數字摸擬數學設備。
文獻影像設備重點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文檔拍攝設備、開發軟件,為“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醫院”、“遠程醫療服務網絡”提供解決方案和成套設備服務,滿足文獻影像信息管理部門的需要。
金融貨幣專用設備,重點發展新一代紙幣清洗機、動態偽鈔鑒別儀、新型柜員機、彩色雙面高速掃描儀、全新企業級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銀行黃金交易管理系統等,適應金融系統不斷發展的需要,實現產品全面更新換代。
2、關鍵技術研究
(1)數碼照相設備的關鍵技術:高清視頻拍攝技術、智能防抖技術、險部識別智能技術、實時取景技術、全景拍攝技術等。
(2)數字復印設備的關鍵技術:大尺寸掃描頭拼接技術、大尺寸噴頭拼接技術、高分辨和彩色圖像圖像處理技術、粉碎法墨粉節能制造技術與設備、粉碎法墨粉清潔技術、彩色化學墨粉制造技術、專用檢測技術和檢測技術等。
(3)數字電影設備的關鍵技術:數字光處理技術、數字影像壓縮技術、加密和解碼技術、數字音頻技術、視頻網絡技術等。
(4)文獻影像設備的關鍵技術:影像處理技術、影像整合技術、縮微技術、文獻影像信息管理軟件技術等。
3、辦公耗材及關鍵零配件
重點發展數碼復印機用精細墨粉和OPC感光鼓等設備件、用于數碼圖像輸出設備的激光掃描單元、彩色聚合墨粉;成像核心部件和關鍵零部件,如高速機用OPC鼓、充電輥、顯影部件、定影部件等。著力發展節能型粉碎法墨粉、節水化學法墨粉等。
4、廢棄辦公設備回收利用、再制造
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并協助主機生產企業建立健全廢棄產品回收體系,建立達到一定標準的處理工廠和再制造工廠,實現合理布局、合理建廠,力促達到廢棄辦公設備回收比率最大化和資源再利用最大化。
主機產品回收處理和再制造主要是復印機、數碼多功能一體機、打印機、傳真機等,經過折解、循環利用,實現“零填埋”、“零污染”和“無非法丟棄”的目標。
再生耗材以節能、節材、環保為準則,通過對回收的廢棄產品再加工、再制造后獲得性能等同的新產品,完全達到符合循環經濟要求。
四、主要工作
(一)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制造水平
制定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目標和工作方案,培養一批重點示范企業,帶動全行業“兩化”融合,自主開發中、高檔產品,提升制造水平和生產能力,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核心競爭力
加速行業間融合,支持企業資產重組,優化資產配置,推進企業兼并聯合,形成一批重點骨干企業;支持生產集中度高、市場核心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骨干企業,創建具有較高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創造條件由生產型制造向現代服務型制造轉變,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
(三)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制,搞好自主品牌建設
加大技術投入,推動企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中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科技研發體系和科技隊伍建設;創建共性技術研發的公共平臺,對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進行研究開發,促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建設;在市場細分和功能多樣化上有實質性突破,創建一批更具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名牌產品,產品水平基本與國際產品同步。
(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國外市場
堅持文化辦公行業出口外向型的特點,加強出口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出口產品的種類、檔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加工貿易范圍,擴大世界市場的占有份額。
(五)完善標準體系,近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完成國標委下達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任務,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使我國文化辦公設備的標準水平與產品發展、科技進步相適應,近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六)推進綠色制造,發展低碳循環經濟
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降低能源、材料消耗、控制污染; 提高耗材及零配件的通用化率。
發展循環經濟是文辦行業節能減排的重點,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和廢棄產品再制造等有關政策、規定,加速復印機、多功能一體機、打印機、傳真機、耗材等廢棄辦公設備回收、循環再利用和產品再制造體系建設。
五、政策措施
(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發展現代文辦設備行業是振興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裝備制造業鼓勵發展的行業之一,在組織行業力量的同時,建議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重點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及產業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提升開發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二)支持辦公耗材及關鍵零配件產業發展
建議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進一步優化辦公耗材及關鍵零配件產業市場環境,制定鼓勵采購和使用國產辦公耗材及零配件的政策,大力支持辦公耗材及關鍵零配件產業發展。
(三)優化市場環境,進一步完善進出口政策
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保護產品技術知識產權,制止市場惡意競爭,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消費者權益,優化市場環境。
積極參加調整、修訂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稅率等工作;對國產中、高檔產品出口,應給予更多優惠政策。
(四)穩定外資企業,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貫徹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堅持以我為主、擇優選資,促進“引資”與“引智”相結合,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鼓勵外商投資服務外包產業,提高我國服務外包國際競爭力;鼓勵外資以參股、并購等方式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并重組;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創業投資企業;鼓勵中外企業加強研發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申請國家科技開發項目、創新能力建設項目等,申請設立國家級技術中心認定。
(五)加強行業統籌管理
針對文化辦公設備跨領域發展、多部門管理的特點,協會應積極主動地與國家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有關方面加強聯系,明確要求,組織行業貫徹落實;針對用戶廣泛、離散性大的特點,協會應組織行業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在行業自律的基礎上建立誠信體系;針對跨學科發展的特點,協會應組織行業完善以多學科為學術基礎、滿足各方面需求的標準體系,同時應建立各方平等參與、民主決策的標準制定工作體制。
(六)加速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適合行業技術發展的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對現有技術開發人員、工藝人員和技術工人對新技術職業培訓,提高整體素質。積極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海外學者和華裔科學人員回國參與行業科研、新產品開發工作;鼓勵在國內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工作的科技人員參加行業技術的開發或指導。
2011年5月9日
|